内科学 循环系统笔记

心力衰竭

  • 基本病因:

    • 原发性心肌损害:
      • 缺血性:冠心病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。最常见。
      • 心肌炎、心肌病:以病毒性心肌炎、扩张心肌病最常见。
      • 心肌代谢障碍:糖尿病心肌病、甲亢性心肌病、心肌淀粉样变性
    • 心脏负荷过重:
      • 压力负荷(后负荷)过重:高血压、主动脉瓣狭窄、肺动脉高压、肺动脉瓣狭窄。早期心肌代偿性肥厚;晚期心肌结构、功能发生改变而失代偿
      • 容量负荷(前负荷)过重:瓣膜关闭不全、左右分流、循环血量↑。早期心室腔代偿性扩大;晚期心脏结构、功能发生改变,超过一定限度后失代偿。
  • 诱因:呼吸道感染、房颤。

  • 舒张性心衰:

    • 心室主动舒张功能不全:能量供应不足时,Ca2+不能及时地被肌浆网回摄、泵出胞外,因为这些过程均需耗能。冠心病心肌缺血时,在收缩功能障碍之前即可出现舒张功能障碍。
    • 心室肌顺应性降低:常见于心室肥厚(高血压、肥厚型心肌病),这类病变可明显影响心室的充盈压,当左心室舒张未压过高时可引起肺循环高压及淤血,即舒张性心功能不全。
  • 高排出量心衰:常见于甲亢、动静脉痿、脚气病(主要病理变化是小血管扩张、周围血管阻力降低、血循环加速,导致回心血量增加,心排出量增大)、严重贫血、妊娠。由于心输出量↑,血压↑,心率增快,可出现脉压增大

  • 无症状心衰:左室已有功能不全,射血分数(LVEF)降低至正常50%以下,而无心衰症状

  • 充血性心衰:指出现肺循环或(和)体循环淤血症状的心力衰竭

  • 慢性左心衰竭:肺循环淤血为主;慢性右心衰竭:体循环淤血为主。

  • 交替脉:心衰、高血压、主狭、动脉粥样硬化、扩张型心肌病

    奇脉:心衰、大量心包积液、缩窄心包炎、支喘

    水冲脉:甲亢、动脉导管未闭、严重贫血

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• X线:Kerley B线,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现。急性肺泡性肺水肿,肺门蝴蝶影
    • 超声心动图:收缩功能:LVEF<50%;舒张功能:E/A峰↓
  • 慢性心衰治疗:

    • 一般治疗:患者教育、体重管理、饮食管理、休息、病因治疗

    • 利尿剂,治疗心衰最常用的药物,排钠排水,缓解淤血症状,是唯一能控制体液潴留的药物,但不能单一治疗。长期使用:水肿消退后以最小剂量、无限期使用。联合应用:保钾型+排钾型利尿剂,防止电解质紊乱。首选氢氯噻嗪(DHCT)。

      代表物 作用机理
      噻嗪类 DHCT 抑制远曲小管对Na+重吸收 轻度心衰首选,副作用为高尿酸、低钾
      袢利尿剂 呋塞米 促进髓袢升支排Na+排K+ 强利尿剂,副作用为低钾,肾功能衰竭无尿时首选
      保钾型 安体舒通、氨苯蝶定 使远曲小管保K+排Na+ 利尿作用不强
      保钾型 阿米诺利 使远曲小管保K+排Na+ 利尿作用较强,保K+作用弱
    • ACEI(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)(××普利),抑制RAAS

      血管紧张素原(来自肝脏) →肾素→ 血管紧张素Ⅰ →ACE→ 血管紧张素Ⅱ →AT1受体→ 肾上腺皮质 → 醛固酮 →醛固酮受体→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(保水保钠排钾)

      抑制RAAS:扩张血管、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

      抑制缓激肽的降解:使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PG生成增多(导致干咳)

      改善预后

    • ARB(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)(阻断AT1受体)(×沙坦)。适应症:使用ACEI引起干咳不能耐受时。

    • MRA(醛固酮受体拮抗剂)。螺内酯可改善预后。

    • 肾素抑制剂(××吉伦)

    • β受体阻滞剂,可改善预后。机制:延缓心肌重构,改善心肌顺应性,提高运动量。美托洛尔、比索洛尔、卡维地洛。

    • 洋地黄:改善症状,不改善预后。正性肌力:抑制心肌钠泵,促进Na+-Ca2+交换,细胞内Ca2+↑,促进心肌收缩。负性频率:兴奋迷走神经。负性传导。

心律失常

  • 心脏传导系统:窦房结(60-100)→结间束(40-60)→房室结(50)→希氏束→左、右束支→浦肯野纤维(20-40)

  • 心脏电生理:心房肌收缩,去极化:P波;复极化:PR段;心室肌去极化:QRS波;ST段:心室肌复极化。

  • 心律失常分类

    • 冲动形成异常
      • 窦性心律失常
      • 异位心律
    • 冲动传导异常
      • 生理性:干扰、房室分离
      • 病理性:心脏传导阻滞、折返性心律
  • 治疗:无症状、不治疗;有症状,用药物;低血压,用点击。

  • 期前收缩(早搏):

    • 房性期前收缩(房早):无窦性P波,有P'波:提早出现、形态与P波不同、方向相同。不完全代偿间歇(常见)+完全代偿间歇

      完全代偿间歇:早搏P‘波不侵入窦房结,早搏前后周期之和<2×窦性周期之和;不完全代偿间歇:早搏P‘波侵入窦房结,早搏前后周期之和=2×窦性周期之和

      房性早搏:多为不完全性

      交界性早搏:多为完全性

      室性早搏:绝大多数完全性

      • 治疗:戒除诱因;严重不能耐受者:β受体阻滞剂(Ⅱ)、普罗帕酮(ⅠC)、莫雷西嗪(ⅠC)

        普萘洛尔 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
        类别 Ⅱ(β受体阻滞剂) ⅠB ⅠC
        药理 降低窦房结、心房、浦肯野自律性 缩短心室、浦肯野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 减慢心房、心室、浦肯野传导
        应用 室上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 室上性+室性
    • 交界性早搏:逆行P‘波(倒立),在QRS之前、之后或重叠

    • 室性早搏:无窦性P波,绝大多数无P’波。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波

      • 治疗:
        •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:有明显症状者:避免诱因、药物
        • 急性心肌缺血(急性心肌梗死)所致的室早:室早频繁发作:胺碘酮;急性心梗并窦速或室早:β受体阻滞剂。
        • 慢性心脏病变(冠心病)所致的室早:首选胺碘酮
  • 阵发性心动过速

    • 窦性心动过速:波形正常,P波频率↑
    • 室上性心动过速(房性+交界性):P波通常看不见,P‘波150~250次/分钟,(倒P’波=>交界性心动过速),RR间距↓,心律绝对规则。特点:突然发作,突然终止
      • 治疗:
        • 刺激迷走神经
        • 药物治疗:首选腺苷(激活K+通道,降低自律性)。伴心功能不全可选用洋地黄。
        • 严重心绞痛、低血压、充血性心衰使用直流电复律(洋地黄者禁用电复律)。
        • 预防复发:首选导管消融。
    • 室性心动过速:房性波与宽大畸形QRS波无关:房室分离。特征:心室夺获、室性融合波。突然发作。
      • 治疗:无血流动力学障碍:首选利多卡因;有血流动力学障碍:首选电复律。
    • 尖端扭转型室速:QRS波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
      • 治疗:首选静注硫酸镁:终止和预防短时间内发作。
  • 心房扑动

    • 无窦性P波,F波出现(锯齿状)。可见快速的颈静脉扑动。
    • 终止房扑最好的方法:直流电复律。根治房扑:射频消融。易发栓塞:抗凝治疗。
  • 心房颤动

    • 分类:
      • 首诊房颤:首次确诊的房颤
      • 阵发性房颤:持续时间≤7天,能自行终止
      • 持续性房颤:持续时间>7天
      • 长期持续房颤:持续时间>1年,患者有转复愿望
      • 永久性房颤:持续时间>1年,无转复愿望
    • 临床表现:第一心音强弱不等;心律不规则;脉搏短绌(心律>脉率)
    • 无P波,f波出现,心律绝对不整齐
    • 治疗:
      • 抗凝治疗:华法林
      • 转复窦律:药物:首选胺碘酮;电转复;导管消融:二线治疗。前3后4(转复窦律前3周后4周进行华法林抗凝)(房颤>24h,复律前必须抗凝)
      • 维持窦律
      • 控制心室律:心功能不全:地高辛;心功能正常:维拉帕米、β受体阻滞剂
  • 心室扑动:病因:常见病因:冠心病。心电图呈正弦波曲线。治疗:心肺复苏

  • 心室颤动:心电图:波形、振幅、频率极不规则,无法辨认QRS波、ST段与T波。治疗:心肺复苏

  • 房室传导阻滞

  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  • 一度阻滞:无症状。听诊时,因PR间期↑,第一心音强度减弱

      • 二度阻滞:可引起心搏脱漏,可有心悸症状

      • 三度阻滞: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与伴随病变;心律整齐,但是心率<40次/分

        大炮音:三度阻滞、房颤

    • 心电图特点:

      • 一度阻滞:PR间期↑,但恒定;每个P波后均随QRS波
      • 二度Ⅰ型:PR间期进行性延长,直至QRS波脱落
      • 二度Ⅱ型:PR间期恒定,部分P波后无QRS波;房室2:1
      • 三度阻滞:P波与QRS波无关系,PR间期不固定

    洋地黄长期服用导致房室传导阻滞

    • 治疗:二度Ⅱ型、三度阻滞:心室率显著缓慢,并有症状者,需给予起搏治疗;(药物用于起搏治疗前)阿托品适用于阻滞部位在房室结者;异丙基肾上腺素适用于任何部位(原有器质性心脏病病人不能使用)
  • 预激综合征(WPW综合征)

    • 指心电图呈预激(心动过速)表现,临床上有心动过速表现
    • 解剖:副传导束:Kent束(房室旁路)、James束(房希旁路)、Mahaim纤维(分支室纤维)
    • 临床表现: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(80%)
    • 辅助检查:心电图:PR间期↓;QRS波起始部粗钝(delta波);电生理:最有价值
    • 治疗:
      • 发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:刺激迷走神经;腺苷、维拉帕米静注;禁用洋地黄:可缩短旁路不应期而加快心率
      • 发作房扑、房颤、低血压者:电复律。使用普鲁卡因胺、普罗帕酮:延长房室旁路不应期。禁用利多卡因、维拉帕米:可加快房颤的心率
      • 根治治疗:首选导管消融
      • 预防发作:β受体拮抗剂、维拉帕米、普罗帕酮、胺碘酮
  • 抗快速心率失常药物

类别 作用 代表
Ⅰ类 阻断快钠通道
ⅠA Vmax↓,动作电位时程↑ 奎尼丁、普鲁卡因胺、丙吡胺
ⅠB 利多卡因、美心律、苯妥英钠
ⅠC Vmax↓,减慢传导,动作电位时程轻微↑ 普罗帕酮、氟卡尼、恩卡尼
Ⅱ类 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 普蔡洛尔、美托洛尔
Ⅲ类 阻断钾通道、延长复极 胺碘酮、索他洛尔
Ⅳ类 阻断慢钙通道 维拉帕米、地尔硫卓

动脉粥样硬化

  • 主动脉弓最常发生;对人体影响最大:脑动脉、冠状动脉
  • 调节血脂药物:
    • 他汀类:抑制HMG-CoA还原酶
    • 贝特类:促进VLDL和TG分解及胆固醇的逆向转运
  • 其他治疗:
    • 抗血小板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
    • 溶栓抗凝、介入治疗、外科手术

冠心病

  • 分类:

    • 急性冠脉综合征
      • 不稳定型心绞痛
      •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
      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
    • 慢性冠脉病
      • 稳定型心绞痛
  • 心绞痛: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,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

    • 劳力性心绞痛:运动诱发,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,疼痛缓解
    • 自发性心绞痛: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关
    • 变异型心绞痛:出现暂时性ST段抬高

    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,心电图ST-T下移

  • 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:

    • 减轻症状:β受体阻滞剂(减慢心率,降低耗氧)、硝酸酯类(扩张冠状动脉)、CCB(钙通道阻滞剂)(抑制心肌收缩、扩张冠脉,尤其适用于心绞痛+高血压
    • 改善预后: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:抗血栓;β受体阻滞;他汀类:降脂,延缓粥样斑块进展;ACEⅠ、ARB
  • 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:

    • 抗心肌缺血治疗:首选非二氢吡啶类CCB:维拉帕米;β受体阻滞剂

      二氢吡啶类CCB可反射性增加心率

    • 抗血小板:阿司匹林;植入支架者+氯吡格雷

    • 抗凝治疗:肝素

    • 调脂治疗:他汀类

    • ACEⅠ、ARB,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

  • 急性心肌梗死:急性心肌缺血坏死,多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,发生冠脉血流中断

  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  • 胸痛,最先出现,主要症状
      • 胃肠症状:剧烈胸痛时
      • 心律失常:24h内以室早最多见;室颤:心梗早期的主要死因;室早转室颤:频发室早,成对出现,短阵室速,多源性室早,R on T
      • 低血压:疼痛缓解而血压下降为休克。心源性休克:心脏搏出量下降所致
      • 心力衰竭,左心衰为主
    • 前壁心梗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;下壁心梗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

  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  • 心电图:病理性Q波;ST段弓背向上抬高;T波倒置

      • 心电图定位:

        心梗部位 导联改变 可能受累的冠脉
        前间壁 V1、V2、V3 左前降支近端、间隔支
        前壁 V3、V4、V5 左前降支及其分支
        前侧壁 V5、V6 左前降支中部或左回旋支
        广泛前壁 V1~V6 左前降支近端
        高初壁 Ⅰ、aVL 左回旋支
        下壁 Ⅱ、Ⅲ、aVF 右冠脉、回旋支或前降支远端不常见
        后壁 V7、V8、V9 后降支
      • 心肌坏死标志物:

        • 肌红蛋白:升高最早,2h内↑,24-48h恢复
        • 肌钙蛋白:敏感指标,3~4h↑,7d+恢复
        • CK-MB:特异性最高,4h内↑
    • 并发症:

      • 乳头肌功能失调(脱垂、二闭)或腱索断裂:
        • 原因:二尖瓣乳头肌缺血坏死,最常见的并发症
        • 脱垂:心尖区收缩中晚期闻及非喷射性喀喇音
        • 二闭:在中晚期喀喇音后,心尖区可闻及吹风样收缩期杂音
        • 断裂:海鸥鸣或乐音性杂音,多见于后乳头肌
      • 心脏破裂:
        • 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
        • 心室游离壁破裂,造成心包积血,心脏压塞而猝死
        • 室间隔穿孔,可闻及胸骨左缘3~4肋间响亮收缩期杂音
      • 栓塞:
        • 左室附壁血栓脱落:脑、肾、脾、四肢动脉栓塞,多见
        • 下肢静脉血栓栓塞,导致肺动脉栓塞,少见
      • 室壁瘤:
        • 多见于左心室
        • 左侧心界扩大,心脏搏动范围较广,心音减弱。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。超声心动图示局部心缘突出,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
      •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:
        • 心包炎(心包摩擦音)、胸膜炎、肺炎、发热、胸痛
    • 治疗:

      • 解除疼痛:

        • 心肌再灌注:解除疼痛最有效的方法
        • 强镇痛剂
        • 硝酸酯类:下壁、右心室心梗禁用,影响右室充盈,导致低血压
        • β受体阻滞剂:禁忌症:心衰、>70岁、收缩压<120、窦速>110
      • 抗血小板、抗凝:

        • 抗血小板:阿司匹林+氯吡格雷
        • 抗凝治疗:肝素
      • 特殊治疗:首选:介入治疗(PCI);次选:溶栓;再次:手术,冠脉搭桥术

      • 消除心律失常:

        • 室早、室速:首选利多卡因,反复发作选用胺碘酮
        • 室速药物治疗无效:同步直流电除颤
        • 室颤:非同步直流电除颤
      • 控制休克:

        • 补充血容量:选用右旋糖酐40、5%葡萄糖液静脉滴注
        • 升压药:多巴胺、多巴酚丁胺
        • 血管扩张剂:上述处理后血压不升,而PCWP↑,心排量↓
        • 反搏术:伴心源休克首选
      • 治疗心衰:

        • 利尿剂:左心衰使用利尿剂(左心室的血量本身足够);右心衰慎用利尿剂(左心室的血流本身不足)
        • 急性心梗24h内禁用洋地黄
      • 非ST段抬高心梗的处理:

        • 特点:住院期病死率低;再梗死率、心绞痛再发生率、远期病死率较高

        • 不宜溶栓治疗;低危组:以阿司匹林、肝素治疗为主;中高危组以介入治疗为主

          ST段抬高心梗,冠脉内纤维蛋白交联形成红色血栓,栓溶有效

          非ST段抬高心梗,多为血小板聚集形成的白色血栓,栓溶无效

    ## 高血压

  • 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

  • 高血压分级

    类别 收缩压 舒张压
    正常血压 <120 <80
    正常高值 120-139 和(或) 80-89
    高血压1级(轻度) 140-159 和(或) 90-99
    高血压2级(中度) 160-179 和(或) 100-109
    高血压3级(重度) ≥180 和(或) ≥110
  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≥140 <90
  • 发病机制与病理:交感神经活动亢进;肾性水钠潴留;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激活;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各种血管活性物质;胰岛素抵抗、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

  • 恶性高血压:起病急,多见于中青年;血压显著升高,舒张压持续≥130mmHg;颅高压:头痛、视力模糊、眼底出血渗出、视乳头水肿;肾损害:突出表现,表现为急剧肾功能衰竭;进展迅速,常死于肾功能衰竭

  • 降压治疗对象:高血压≥2级;合并糖尿病;有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;血压持续升高,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;高危、很高危患者

  • 降压目标:

    • 一般患者:<140/90mmHg
    • 合并心衰、糖尿病;合并慢性肾病、冠心病:<130/80mmHg
    •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:收缩压<150mmHg,如能耐受可降至<140mmHg
  • 降压药物

    • A: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(ACEI)、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(ARB):
      • ACEI:副作用:抑制缓激肽降解,导致干咳;抑制醛固酮生成,排钾作用减弱;影响胎儿软骨发育。独特作用:改善胰岛素抵抗、较少尿蛋白形成、改善心肌重塑。
      • ARB:不良反应:干咳少见,其余同ACEI
    • B:β受体阻滞剂
    • C:钙通道阻滞剂(CCB)
    • D:利尿剂(Duretics):起效慢,持续时间长;不良反应:低钾,胆固醇+血糖+血尿酸+尿量增高。

心肌病

  • 指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,由不同病因(遗传性病因多见)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(或)心电功能障碍,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。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继发的心肌病理性改变。

  • 分类:

    • 遗传性心肌病:肥厚型心肌病,右心室发育不良心肌病
    • 获得性心肌病:感染性心肌病、心动过速心肌病、心脏气球样变、围生期心肌病
    • 混合性心肌病:扩张型心肌病、限制型心肌病
  • 扩张型心肌病:

    • 病理:心腔扩大,以左心室扩张为主,室壁变薄,收缩功能障碍。常有附壁血栓形成,心脏瓣膜、冠状动脉多无改变

    • 病因:

      • 感染:以病毒感染最常见
      • 炎症、中毒、遗传
    • 临床表现:类似充血心衰。活动时呼吸困难、活动耐量下降。心界(向两侧)扩大,心音↓;心尖部收缩期杂音(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 )

      左心衰: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、端坐呼吸

      右心衰:食欲下降、腹胀、下肢水肿

      心界向两侧扩大:扩张型心肌病、心包积液

      左心衰:心界向左下移位;右心衰:心界向左移位

    • 辅助检查:心动图:首选检查,各心腔扩大,以左心室扩大为著,室壁运动普遍减弱

      室壁运动阶段性减弱:心肌梗死

    • 治疗:

      • 病因治疗:控制感染
      • 治疗心衰
      • 同步化治疗
      • 心脏移植
      • 抗凝治疗:华法林抗凝
  • 肥厚型心肌病

    • 病理:心室非对称性肥厚,室间隔肥厚,可导致流出道梗阻
    • 临床表现:劳力性呼吸困难,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,运动时晕厥。胸骨左缘3~4肋间闻及粗糙喷射性收缩期杂音
    • 辅助检查:
      • 心电图:QRS波左心室高电压、可有病理性Q波
      • 心动图:首选检查,心室不对称肥厚而无心室腔增大。舒张期室间隔厚度达15mm
    • 治疗:
      • 药物:首选β受体阻滞剂,慎用地高辛、硝酸酯类
      • 手术治疗:室间隔切除术
      • 酒精室间隔消融术
      • 起搏治疗
  • 限制性心肌病

    • 病理:主要为心肌纤维化、炎性细胞浸润、心内膜面瘢痕形成。单侧或双侧心室心室充盈受限,舒张容量下降为特征
    • 临床表现:于缩窄性心包炎相似。活动耐量下降、乏力、呼吸困难,逐渐出现肝大、腹腔积液、水肿。右心衰较重为其特点
    • 辅助检查:
      • 心电图:各导联低电压(舒张功能障碍)
      • 心动图:心肌呈磨玻璃样变(心肌淀粉样的特点)。心包增厚、室间隔抖动征

心肌炎

  • 分类:
    • 感染性:病毒感染最多见(柯萨奇B组病毒最常见)
    • 非感染性:过敏、变态反应(风湿热)。药物(阿霉素)
  • 临床表现
    • 病史:发病前1~3周有病毒感染
    • 心悸、胸痛、呼吸困难、水肿。各种心律失常。与发热不平行的心动过速
  • 辅助检查:
    • 心电图:各种心律失常;合并心包炎可有ST段上升;严重心肌损害时可出现病理性Q波
    • 心肌酶学:CTnT、CTnI升高
  • 治疗:治疗心衰

心脏瓣膜疾病

  • 二尖瓣狭窄

    • 病因:风湿(最常见)(A组β溶血链球菌)。风湿→二狭,2年;风湿→二闭,20年

    血流方向:上下腔静脉→右心房→三尖瓣→右心室→肺动脉→肺毛细血管→肺静脉→左心房→二尖瓣→左心室→主动脉瓣→主动脉

    • 临床表现:
      • 中度狭窄(<1.5cm2)时才开始出现症状
      • 咳嗽: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、左心房压迫左主支气管
      • 咯血:
        • 大咯血:肺静脉压增高,支气管静脉破裂
        • 痰中带血或血痰:肺毛细血管破裂
        • 胶冻状暗红色痰:二狭合并心衰的晚期并发症
        • 粉红色泡沫痰:急性肺水肿的特征
      • 血栓栓塞:最严重并发症,常合并房颤
    • 体征:
      • 二尖瓣面容:两颧紫红色、唇紫绀、发绀(缺氧)
      • S1亢进(拍击样)+开瓣音:左心室充盈少、瓣膜弹性好
      • 第一心音减弱+开瓣音消失:瓣叶钙化、弹性差
    • 并发症:
      • 心房颤动:最常见心律失常,早期并发症
      • 血栓栓塞;急性肺水肿;右心衰竭:右室排出量减少,呼吸困难减轻
    • 治疗:
      • 并发症治疗:
        • 大量咯血:坐位,镇静剂,静注利尿剂,以降低肺动脉压
        • 急性肺水肿:首选呋塞米。洋地黄对二狭的肺水肿无益
        • 急性房颤:无血流动力学障碍(低血压):洋地黄控制心室率。有血流动力学障碍:电复律
      • 手术治疗:首选球囊扩张术(瓣叶活动度好,无钙化)。直视二尖瓣分离术:瓣叶严重钙化、左房内有栓塞。
  • 二尖瓣关闭不全

    • 病因:

      • 瓣叶-瓣环病损:风湿性,感染性心内膜炎
      • 腱索-乳头肌病损:腱索断裂(最常见)
      • 心肌病损
  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  • 杂音:急性二闭:心尖区≥3/6级粗糙风吹样收缩期杂音;慢性二闭:心尖区≥3/6级风吹样收缩期杂音
      • 心尖抬举样搏动。急性二闭:无心界扩大;慢性二闭:心界向左下扩大,心尖搏动左下移位。
  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  • X线:急性二闭:心影正常;面向二闭:左房、左室增大,球形心

        二狭:左房右室增大,梨形心

      • 超声心动图:多普勒

        主闭、二闭:多普勒,测射流速度

        主狭、二狭:二维超声心动图,测瓣膜大小

    • 鉴别诊断

      二狭 二闭
      病程 风湿热至二狭形成>2年 风心热至二闭症状>20年
      心脏扩大 左房为主 左室、左房增大
      心尖搏动 正常或不明显 高动力型(心尖抬举样搏动)
      临床表现 瓣口<1.5cm2才出现症状呼困、咯血、咳嗽 急性:劳力性呼吸困难、肺水肿
      慢性:疲乏、肺淤血出现晚
      听诊 心尖部隆隆样舒张期杂音
      心尖区第一音亢进
      心尖部递减型吹风样收缩期杂音
      第一心音减低
    • 并发症:

      • 心房颤动
      • 心内膜炎(易发生在血流湍急处)
      • 体循环栓塞
      • 心力衰竭
      • 二尖瓣脱垂
    • 治疗:AECI,减少左心室容量,延缓症状

  • 主动脉瓣狭窄:

    • 病理生理:左心室高压→压迫冠状动脉→心肌缺血→心绞痛
    • 临床表现:
      • 三联征:呼吸困难+心绞痛+晕厥
      • 心界向左下扩大,心尖区抬举样搏动
      • 左室射血明显延长,主动脉瓣第二心音减弱,可有第二音逆分裂
      • 递增-递减型收缩期杂音
    • 并发症:
      • 心律失常:最常见并发症,10%发生房颤
      • 心脏性猝死;充血性心衰;心内膜炎,但不常见;体循环栓塞;胃肠道出血
    • 治疗:人工瓣膜置换术
  •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

    • 临床表现:
      • 三联征:呼吸困难+心绞痛+晕厥
      • 主动脉瓣膜二区递减型叹息样舒张期杂音,向心尖传导反流明显,心尖部可闻及低调柔和舒张期隆隆样杂音

心包疾病

  • 急性心包炎

    • 病因:感染,病毒感染最常见

  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  • 胸骨后、心前区疼痛为急性纤维素性心包炎的特征
      • 呼吸困难: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
      • 心包摩擦音最具诊断价值
      •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:积液量少,临床表现不明显,心包摩擦音典型
      • 渗出性心包炎:积液量大,临床表现明显,心包摩擦音消失,心界向两侧扩大
      • 心脏填塞:心动过速、血压下降、脉压↓、静脉压↑↑
      • 奇脉:脉搏随呼吸强弱不等
    • 与心衰相鉴别:两者X线均向两侧增大,心包炎肺部为明显充血征

    • 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;无病理性Q波

      病理性Q波:提示心肌受损

    • 治疗:治疗原发病,心包穿刺

  • 缩窄性心包炎

    • 纤维素性心包炎,纤维素未被完全吸收,相互粘连,限制心脏活动。最常见原因:结核性心包炎
    • 心室舒张期扩张受阻,充盈↓,心排出量下降,心率代偿性增快
    • 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:颈静脉怒张;肝大,腹水,下肢水肿

心内膜炎

  •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

    • 主动脉关闭不全、二尖瓣关闭不全多见;急性心内膜炎:金葡菌最常见;亚急性心内膜炎: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

    • 赘生物多位于压差很大的湍流面

  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  • 锁骨以上皮肤、口腔黏膜、睑结膜多见瘀斑

      • Roth癍: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

      • 发热>1周

        伤寒

      • 心脏有杂音,且急性心内膜炎的杂音易变化

    • 并发症:

      • 心力衰竭:最常见,瓣膜关闭不全所致
      • 心肌脓肿
      • 急性心梗,冠状动脉栓塞所致
  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  • 血培养:金标准
      • 超声心动图
    • 治疗:

      • 抗微生物治疗
      • 外科治疗:适应症:由瓣膜功能衰竭所致的心衰;抗生素治疗后仍有败血症;再发栓塞;二尖瓣赘生物>10mm

内科学 循环系统笔记
https://zuoguan.netlify.app/2023/11/01/内科学-循环系统笔记/
作者
坐观是只皮卡丘
发布于
2023年11月1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