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科学 消化系统笔记

胃食管反流病

  • 主要病因:食管下括约肌(LES)功能障碍;直接损害:胃酸、胃蛋白酶、非结合胆盐、胰酶等反流物

  • 发病机制:

    • 抗反流能力下降:
      • LES压力下降:
        • 食物:高脂肪、巧克力
        • 药物:CCB、地西泮
        • 激素:缩胆囊素、胰高血糖素、VIP
      • 一过性LES松弛增多:胃扩张,腹内压↑通过迷走神经诱发LES松弛
      • 胃食管交界处结构改变:食管裂孔疝、贲门失弛缓症手术损伤His角
    • 食管清除功能降低
    • 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
  • 临床表现

    • 食管内症状:
      • 典型症状:烧心、反流,常在餐后1小时出现
      • 非典型症状:胸骨后疼痛、吞咽困难、吞咽疼痛
    • 食管外症状:
      • 反流物刺激引起:咽喉炎、声嘶、慢性咳嗽;吸入性肺炎、肺间质纤维化、支气管哮喘
      • 癔球症:诉咽部不适、异物感、棉团感,无真正吞咽困难
  • 并发症:上消化道出血、食管狭窄、Barrett食管(食管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)

    Barrett溃疡:Barrett食管发生的消化性溃疡

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• 内镜:金标准
    • 24H食管pH监测
  • 治疗:

    • 治疗目的:控制症状、治愈食管炎、减少复发、防治并发症
    • H2RA:奥尼替丁、法莫替丁:轻、中症
    • 质子泵PPI:奥美拉唑、兰索拉唑:重症

慢性萎缩性胃炎

  • 自身免疫性胃炎:A型胃炎、慢性胃体炎;多灶萎缩性胃炎:B型胃炎、慢性胃窦炎
  • 病因:
    • Hp感染。最常见病因
    • 十二指肠-胃反流
    • 自身免疫
  • 临床表现:A型胃炎可有舌炎、恶性贫血、VB12缺乏
  • 辅助检查:首选胃镜+活检:黏膜红白相间、血管显露、皱襞变平
  • 治疗:
    • 癌前病变:肠化、假幽门腺化生、萎缩不典型增生需要治疗
    • 根除HP
    • 胃肠动力药
    • 自身免疫:糖皮质激素
    • 恶性贫血:终身注射VB12

消化性溃疡

  • 病因:
    • 胃酸: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与黏膜防御能力间失去平衡
    • Hp感染
    • 胃溃疡:以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为主。十二指肠溃疡:以高胃酸分泌为主
  • 临床表现:
    • 十二指肠溃疡:
      • 好发部位:球部;好发年龄:青壮年;与应激关系:不明显;基础酸分泌量(BAO)、最大酸分泌量↑;餐前痛,进餐缓解
    • 胃溃疡:
      • 好发部位:胃角和胃窦小弯;好发年龄:中老年;与应激关系:明显;饱餐痛
  • 特殊类型消化性溃疡:
    • 无症状性溃疡:以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,老年人多见,非甾体药物引起多见
    • 老年人溃疡:症状多不典型,胃溃疡多余十二指肠溃疡。胃溃疡位于胃体上部,巨大溃疡多见,易误诊胃癌,症状不明显,疼痛无规律,贫血、体重减轻多见
    • 复合溃疡:胃溃疡+十二指肠溃疡;十二指肠溃疡往往先于胃溃疡,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
    • 幽门管溃疡:胃酸分泌较高;缺乏典型临表,疼痛节律性不明显;抗酸剂无效,需手术治疗;易梗阻、出血、穿孔,呕吐
    • 球后溃疡:夜间痛、背后痛多见,抗酸剂无效,易出现出血,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、水平段
  • 并发症:出血:最常见;穿孔;梗阻;癌变
  • 辅助检查:
    • 胃镜+活检:金标准
    • X线钡餐检查
    • Hp检测
  • 良恶性胃溃疡鉴别:
    • X线:胃溃疡:龛影光滑、位于胃腔轮廓之外。胃癌:龛影边缘不整齐,位于胃腔轮廓之内
  • 治疗:
    • 治疗目的:去除病因、控制症状、促进溃疡愈合,防止复发、避免并发症
    • 根除HP:三联治疗。PPI或胶体铋选1种+抗菌药物选2种(克拉霉素、阿莫西林、甲硝唑)
    • 抑制胃酸、保护胃黏膜

肠结核

  • 好发部位:回盲部(肠内容物停留时间久、淋巴组织多)
  • 感染途径:经口感染:开放肺结核、喉结核
  • 临床表现:
    • 右下腹或脐周疼痛,餐后加重,排便排气后缓解
    • 溃疡型肠结核:不伴里急后重,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。增生型肠结核:以便秘为主
  • 辅助检查:
    • 胃肠钡餐造影
    • 结肠镜:找到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或结核杆菌即可确诊
    • 钡剂灌肠:溃疡型:跳跃征、激惹征;溃疡型:充盈缺损
  • 治疗:
    • 抗结核治疗
    • 对症治疗:腹痛可用抗胆碱能药物;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;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,进行胃肠减压
    • 手术适应症:完全性肠梗阻;急性肠穿孔,或慢性肠穿孔粪瘘保守治疗无效;肠道出血保守治疗无效;诊断困难需剖腹探查

结核性腹膜炎

  • 主要感染途径:腹腔内结核灶直接蔓延

  • 临床表现:

    • 发热盗汗:低热、中等度热最多见,弛张热
    • 腹痛:脐周、下腹
    • 腹壁触诊:腹壁柔韧感
    • 腹泻与便秘交替

    溃疡性结肠炎、结直肠癌:脓血便

  • 辅助检查:

    • 血沉,判断结核活动性
    • 腹腔镜
  • 治疗:

    • 抗结核治疗
    • 适当放腹水

炎症性肠病

  • 溃疡性结肠炎: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,主要累及黏膜、黏膜下层,好发于直肠、乙状结肠

  • 克罗恩病: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肉芽肿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,病变节段性分布,可累及从整个消化道,回肠末端最多见

  • 溃疡性结肠炎:

    • 脓血便多见,瘘管少见,穿孔少见,浅溃疡,炎性息肉

    • 腹痛,为左下腹、下腹部阵痛;排便后缓解

    • 若有腹膜刺激征,应考虑中毒性巨结肠,见于重症,可导致肠穿孔,预后差

      • 中毒性巨结肠好发于横结肠
      • 中毒性巨结肠诱因:低钾(肠蠕动↓)
      • 首选检查:腹部平片,见结肠扩张、结肠袋消失
    • 病史>20年者易并发直肠结肠癌变

    • 并发肠梗阻最不可能

    •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

      Ⅲ型急进性肾炎、风湿、溃疡性结肠炎ANCA阳性

    • 钡剂灌肠:铅管征

    • 治疗:

      • 5-氨基水杨酸,几乎不被吸收,可抑制肠黏膜前列腺素、白三烯的合成,抗炎。柳氮磺吡啶,分解成5-氨基水杨酸。
      • 糖皮质激素,重度时使用。布地奈德,作用于局部,全身不良反应较小
      • 糖皮质激素无效时用免疫抑制剂
  • 克罗恩病

    • 瘘管多见,穿孔少见,裂隙状深溃疡,鹅卵石样改变

    • 腹痛,右下腹痛,进餐加重,排便缓解

    • 抗酿酒酵母卡通ASCA阳性

    • 钡剂灌肠:线样征

    • 最常见并发症:肠梗阻

      克罗恩病、肠结核、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并发症都是肠梗阻

    • 治疗:与溃疡性结肠炎类似,水杨酸制剂:美沙拉嗪

肠易激综合征

  • 以腹痛、腹部不适、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,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(各种检查阴性)
  • 病因:精神心理障碍;胃肠动力学异常;内脏感知异常;肠道感染治愈后;胃肠激素
  • 临床表现:
    • 腹痛:下腹、左下腹疼痛;疼痛,排便后缓解;极少睡眠中痛醒
    • 腹泻或便秘,绝无脓血

肝硬化

  • 病因:病毒性肝炎;慢性酒精中毒;胆汁淤积;药物或毒物;肝血循环障碍;血吸虫病;免疫紊乱;遗传与代谢
  • 发病机制:肝细胞坏死;再生结节形成;纤维间隔形成(肝纤维化与肝星状细胞、Kupffer细胞有关);假小叶形成;门脉高压征
  • 临床表现:
    • 代偿期:早期肿大,晚期萎缩;脾脏早晚期均肿大
    • 失代偿期:
      • 肝功能减退:消化吸收功能障碍;营养不良;黄疸;出血贫血;不规则发热;低蛋白血症;雌激素↑:蜘蛛痣、肝掌;促黑素↑:肝病面容,面色黑黄;抗利尿激素↑:腹水形成;醛固酮↑:腹水形成
      • 门静脉高压:腹水形成;侧支循环开发:食管胃底静脉曲张、腹壁静脉曲张;痔静脉扩张、Retzius静脉曲张;脾大脾亢:门静脉高压最早症状
  • 并发症:
    •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:最常见
    • 肝性脑病:最严重
    • 胆石症:
      • 胆汁酸↓,降低胆红素、胆固醇的溶解性,从胆汁中结晶析出,形成胆色素、胆固醇结石
      • 胆系感染,胆道黏膜坏死脱落,提供结石核心。
      • 脾亢导致慢性失血,胆红素↑。
      • 雌激素灭活作用↓,增加的雌激素对缩胆囊素抵抗,胆囊收缩无力、排空障碍,利于胆囊结石形成。
    • 感染:
      • 自发性腹膜炎:好发于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;革兰阴性菌;发热、腹痛、腹水迅速增加、全腹压痛、腹膜刺激征。
    • 门静脉血栓形成:门静脉血流淤滞,门静脉主干、肠系膜上静脉、肠系膜下静脉、脾静脉易形成血栓。表现:脾脏迅速增大、腹水增多、腹胀明显。
    •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:低钠、低钾、低氯、碱中毒
    • 肝肾综合征:大量腹水→血容量↓、肾血管收缩、GFR↓、神内血流出血分布,是一种功能性肾衰竭,早期肾无器质性损害、具有可逆性。特征:尿量↓、氮质血症、血钠↓、尿钠↓
    • 肝肺综合征:三联征:严重肝病、肺血管扩张、低氧血症
    • 原发性肝癌:临床表现:肝区疼痛、肝大、血性腹水、无法解释的发热
  • 辅助检查:
    • 血常规:三系减少(脾亢);
    • ALT、AST↑,总胆红素↑,白球倒置
    • 凝血酶时间↑
    • 纤维化指标:血清Ⅲ型前胶原、Ⅳ型胶原、层粘连蛋白、透明质酸↑
    • 肝活检:有假小叶形成,确诊
  • 治疗:
    • 抗HBV、HCV治疗
    • 腹水治疗:限制钠水摄入、利尿(螺内酯(醛固酮类似物,竞争抑制醛固酮)+呋塞米)

原发性肝癌

  • 病因:病毒性肝硬化、饮食(饮酒、黄曲霉素、亚硝胺)、毒物、寄生虫(血吸虫、华支睾吸虫)、遗传
  • 肝癌转移:
    • 肝内转移:最早、最易发生的转移;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引起多发性转移灶
    • 血行转移:最常见于肺
    • 淋巴转移:常见于肝门淋巴结
    • 种植转移
  • 临床表现:
    • 肝区疼痛、肝脏肿大、黄疸、肝硬化征象
    • 伴癌综合征:主要表现:自发性低血糖症、红细胞增多症;罕见表现:高钙血症、高脂血症、类癌综合征
  • 辅助检查:
    • AFP:原发性肝细胞癌阳性率约70%,浓度与肝癌大小呈正相关
    • 穿刺活检
  • 治疗:
    • 手术:首选、最有效
    • 局部治疗:肝动脉栓塞TAE,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

肝性脑病

  • 病因:病毒性肝炎肝硬化、重症肝炎、暴发性肝功能衰竭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、严重胆道感染、原发性肝癌
  • 诱因:消化道出血、大量排钾性利尿剂、放腹水、高蛋白饮食、麻醉、便秘(肠内容物停留时间↑)、尿毒症、外科手术、感染
  • 发病机制:
    • 氨中毒:
      • 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,导致脑细胞的能量供应不足
      • 脑内氨增加时,星形胶质细胞合成的谷氨酰胺增多,造成脑水肿
    • 假神经递质:
      • 酪氨酸、苯丙氨酸在细菌脱羧酶作用下,生成酪胺、苯乙胺,在肝内分解。肝功能受损,无法分解,运输至脑内,在β羟化酶作用下,生成β羟酪胺、苯乙醇胺,为去甲肾上腺素类似,抑制神经兴奋
  • 治疗:
    • 识别、去除诱因:
      • 纠正水电紊乱
      • 止血、清除肠道积血(稀醋酸清洁灌肠)
      • 预防控制感染
      • 慎用镇静药
      • 保持大便通畅
    • 减少肠内氨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
    • 促进体内氨代谢
    • 调节神经递质:减少假性递质形成:支链氨基酸(BCAA、肝醒)
    • 基础病的治疗

内科学 消化系统笔记
https://zuoguan.netlify.app/2023/11/01/内科学-消化系统笔记/
作者
坐观是只皮卡丘
发布于
2023年11月1日
许可协议